
您的輪胎安全嗎?
別忽視足下的四個圓!帶你全面理解為什麼輪胎安全不能被忽視
一、為什麼輪胎與安全息息相關?
- 直接影響煞車距離
當你緊急煞車時,煞車系統只是控制車輪的夾制力,真正與地面產生摩擦並讓車輛停下的,是輪胎本身。胎面狀況不佳,煞車距離可能會增加數公尺,這往往是事故與驚險擦肩的差別。 - 穩定車輛操控
在轉彎或高速行駛時,輪胎的抓地力決定了車輛能否保持穩定。若胎壓不對或胎紋深度不足,車子容易出現打滑或甩尾。 - 承受全部重量與衝擊
輪胎必須長時間承受車身重量,並吸收路面顛簸。如果胎體老化或結構受損,隨時可能發生鼓包或爆胎,危險程度甚至高於引擎故障。
二、日常檢查的四大重點
- 胎壓檢測
胎壓不足 → 油耗上升、胎壁受損機率高。
胎壓過高 → 接地面積減少,抓地力下降。
建議每月檢查一次,並在長途旅行前特別確認。 - 胎紋深度
胎紋是排水與抓地的關鍵,若深度不足,雨天行車容易發生水漂。依規範,胎紋低於 1.6 mm 就必須更換,最好在 3 mm 前就提早處理。 - 外觀檢查
注意是否有裂痕、異物、鼓包或局部嚴重磨耗。特別是鼓包,代表胎體結構已經損壞,隨時可能引爆,必須立即更換。 - 胎齡與保養
即使胎紋還夠,輪胎使用超過五年也應該檢視是否老化。橡膠會隨時間變硬、失去彈性,進而影響安全。
三、常見的輪胎安全迷思
- 「胎紋看起來還很深,不用換。」
→ 錯!胎紋只是其中一個指標,輪胎老化與結構劣化同樣危險。 - 「只要換兩條新胎就好。」
→ 錯!不同輪胎混搭可能造成操控不均衡。若預算有限,至少應更換同軸的兩條,並放置於驅動輪。 - 「高胎壓比較省油,所以打高一點。」
→ 危險!胎壓過高會降低抓地力,反而可能導致事故。省油應該靠正確駕駛習慣,而不是犧牲安全。
四、何時該更換輪胎?
- 胎紋低於 1.6 mm
- 使用年限超過 5 年
- 出現鼓包、裂縫或異常磨損
- 行駛時明顯感受到震動或異音
輪胎不是「能滾就好」,它需要在最佳狀態下,才能真正守護駕駛與乘客。
- 直接影響煞車距離
©2025 尚町馳配有限公司
